▲开幕式 从左至右:陈耀光、张丽、朱汉民、李亚鹏、于丹、梁建国、范迪安、贾廷峰、刘珝、朱敬、王子璇、智吉、龚宁
2017年10月28日,由中国国家大剧院、中国室内装饰协会陈设艺术专业委员会和北京市书院中国文化发展基金会联合主办的“书斋·追古——中国生活艺术展”在国家大剧院东展厅正式开幕。国家大剧院副院长朱敬、中国室内装饰协会会长刘珝、书院中国文化发展基金会发起人李亚鹏、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岳麓书院院长朱汉民、著名文化学者于丹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主持人 龚宁
▲国家大剧院副院长 朱敬 致词
▲中国室内装饰协会会长 刘珝 致辞
▲书院中国文化发展基金会发起人 李亚鹏 致辞
▲中央美术学院院长 范迪安 致辞
▲岳麓书院院长 朱汉民 致辞
▲文化学者 于丹 致辞
▲策展人 智吉(佘文涛) 致辞
据总策划人之一赵寂蕙介绍,对中国文人来说,一直以来,书斋,不仅仅只是一个空间场所,更是中国文人安顿心灵的精神家园;追古,即是延绵于源远流长的中华传统文化,追求与探索世代中国文人安身立命与生活的状态。
置身书斋,从古代文人对生活的追求中借鉴其生活美学,既是一种跨越时空的对话,也是对当下生活的一种自省。国家大剧院举办此次展览,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又一传承,同时也向当代人展现出独具特色的中国美学和传统文人精神,为现代美好生活提供更多借鉴。
▲王鹏(中),宋昭(左),小冈(右)于玉磐山房
▲王鹏(中),宋昭(右),小冈(左)于“书斋·追古——中国生活艺术展”现场
▲王鹏(右),宋昭(左),小冈(中)于雪浪斋现场
▲王鹏在雪浪斋
▲声音艺术家 宋昭
▲声音艺术家 小冈
本次展览由天然之美《归去来馆》、生活之美《竹里馆》、质朴之美《三然书堂》、艺术之美《雪浪斋》、哲意之美《达观轩》、古意之美《松雪斋》、儒雅之美《玉磬山房》、禅意之美《画禅室》、华贵之美《悼红轩》等九间中式书房与一间未来书房构成。
“九”在中国数字象征中有“无限”的意思。九间中国式书房各选取一位古代文人墨客的书斋号,并由一位当代生活艺术家作为主人来进行设计。通过对中国书房空间精神内核的研究,追古而不泥古、学古而化今地寻找当代人生活的精神归宿。
▲从左至右:马浚成、梁建国、范迪安 在展览现场
▲从左至右:梁建国、马浚诚、李亚鹏、智吉 在展览现场
▲李亚鹏在“书斋追古”现场
据策展人智吉(佘文涛)介绍,展览主要通过文化学者于丹、古琴艺术家王鹏、艺术策展人贾廷峰、设计家梁建国、设计家吕永中、文学家祝勇、传统文化推动者李亚鹏、文化学者田家青、禅修者、画家王子璇等九位当代生活艺术家与九位古代文人墨客的跨时空对话,与大家一起探讨当代中国人在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如何结合现代的生活方式,使中国传统文化当代化的同时,获得安顿身心的生命状态。
▲古琴艺术家王鹏
▲竹里馆现场
▲竹里馆 展览现场
竹里馆
进入展厅,第一间书房《竹里馆》 ,便由城市中来带着的浮躁之心转换到“山水有清音”的幽然之境。书房主人古琴艺术家王鹏曲折变幻的空间中,与距今1300多年前唐代伟大的诗人王维进行跨越时空的精神对话。若置身其间,静下来小坐,也许会进入物我两忘的宁静。
【古代文人】王维(唐代著名诗人 画家)
独坐幽篁里 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
空山不见人 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 复照青苔上
一悟寂为乐 此生闲有余
【当代主人】王鹏(当代著名古琴艺术家)
“琴者心也”
“琴声能穿越时空 与古人对话 与宇宙相应”
“弹琴要进入无我的状态 去掉表演的成分 听者就像是偶然从面前经过而已”
▲归去来馆 展览现场
归去来馆
“归去来馆”是中国著名文化学者于丹与1600多年前东晋伟大的诗人陶渊明穿越时空的对话,于丹作为“归去来馆”的当代书房主人,如她所言:“书房是有书香滋养灵魂的地方。”无论书房的主人和书房的物质存在如何变幻,不变的是古今读读书人看待书房的态度。
【古代文人】陶渊明(东晋著名诗人)
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陶渊明有一张没有琴弦的琴 每逢饮酒聚会的时候 便抚弄一番来表达其中意趣
归去来兮 田园将芜胡不归 既自以心为形役 奚惆怅而独悲 悟已往之不谏 知来者之可追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舟遥遥以轻飏 风飘飘而吹衣 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当代主人】于丹(当代著名文化学者)
“其实书房是有书香滋养灵魂的地方”
“一个人可以藏匿在人群之中但却心如止水”
▲雪浪斋 展览现场
雪浪斋
【古代文人】苏轼(宋代著名文学家)
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 今夕是何年
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当代主人】梁建国(当代著名设计师)
“在这里,以书为伴,潜心修行,淡泊度日,给自己一个反观自己的机会”
“我希望这一次的设计呈现的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与地域文化的探索与尊重,一种属于中国的美学艺术呈现,像一本书一样,可以慢慢读,细细品”
▲玉磐山房 展览现场
玉磐山房
【古代文人】文征明(明代著名书画家)
五十年来麋鹿踪 苦为老去入樊笼 五湖春梦扁舟雨 万里秋风两鬓蓬
茗杯眠起味 书卷静中缘 零落梅枝瘦 风吹更可怜
【当代主人】李亚鹏(当代传统文化推动者)
“让文化传统从经典古籍中走到人们的身边,回到生活之中,恢复传统文化的活力、空间和精神”
“复活生活中的传统文化,复兴传统文化的影响力”
▲三然书堂 展览现场
三然书堂
【古代文人】白居易(唐代著名诗人)
仆志在兼济 行在独善 奉而始终之则为道 言而发明之则为诗
为君 为臣 为民 为物 为事而作 不为文而作也
乐天既来为主 仰观山 俯听泉 傍睨竹树云石 自辰及酉 应接不暇 俄而物诱气随 外适内和 一宿体宁再宿心恬 三宿后颓然嗒然 不知其然而然
【当代主人】贾廷峰(当代著名艺术策展人)
“用艺术开启智慧,唤醒生命”
“不断发现和创造 一次又一次地完成灵魂升级”
“以艺术之名度己度人”
▲达观轩 展览现场
达观轩
【古代文人】朱熹(南宋理学家)
天地中间 上是天 下是地 中间有许多日月星辰 山川草木 人物禽兽 此皆形而下之器也 然而这形而下之器之中便各自有个道理 此便是形而上之道 所谓格物便是要就这形而下之器 穷得那形而上之道理而已
穷天理 明人伦 讲圣言 通事故
读书志在圣贤 非徒科第 为官心存君国 岂计身家
【当代主人】吕永中(当代著名设计师)
“再往下走 可能我们还要回到源头 回到我们理想的一种态度上去回到天人合一的状态上去 从只关心我们自己回到关心系统上面”
“我们首先是一个人,然后才是一个设计师,我们做的事是一个善的事,那么善的事得有一个善的方式,如果你真正了解生活以后,你就导入了一个真正很有善意的平台,再植入或提出一些你的价值美学,慢慢地它变成了一个由下而上的意义”
“我觉得‘文质彬彬’对当下中国具有最大的意义”
▲画禅室 展览现场
画禅室
【古代文人】董其昌(明代著名书画家)
画家以古人为师 已自上乘 进此 当以天地为师
字之巧处 在用笔 尤在用墨 然非多见古人真迹 不足与语此窍也。
醉后磨墨一斗 以三文头鸡毛笔 书此篇 迅疾如追风逐电 略无凝滞 皆是颜尚书 米漫士书法得来书家当有知者
【当代主人】田家青(当代著名学者)
“我是个极卖力气的木匠 又喜欢音乐 所以这次做个‘木匠的音乐书房’”
“我在干活打造家具的时候,远比乐手们有激情,不论拉锯锯木头还是推刨子,爱哼着经典旋律一块干”
“热爱音乐对成就我的设计家具的事业起了很大的作用,把音乐一些特殊的规律形式灌注到设计中去,使我灵感更多更丰富”
▲松雪斋 展览现场
松雪斋
【古代文人】赵孟頫(元代著名书画家)
元代著名书画家
炼得身形似鹤形 千株松下两函经 我来问道无馀事 云在青天水在瓶
善观书者 澄神端虑 净几焚香 勿卷脑 勿折角 勿以爪侵字 勿以唾揭幅 勿以作枕 勿以挟刺随损随修 随开随掩 得吾书者 并奉赠此
【当代主人】祝勇(当代著名文学家)
“赵孟頫可以被称作“元画家” 不是元代画家 而是一个具有原始推动力的画家 是‘画家中的画家’”
“赵孟頫与他身处的王朝,正如他鞍马图里的圉夫与马,不是谁驾驭谁的关系,而且相互成就,相得益彰”
“一个成熟的艺术家端不该有忧怨,委屈,而只有困顿中的坚持和驰骋中的自由”
▲悼红轩 展览现场
悼红轩
【古代文人】曹雪芹(清代著名文学家)
世人都晓神仙好 惟有功名忘不了
古今将相在何方 荒冢一堆草没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 只有金银忘不了
终朝只恨聚无多 及到多时眼闭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 只有姣妻忘不了
君生日日说恩情 君死又随人去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 只有儿孙忘不了
痴心父母古来多 孝顺儿孙谁见了
满纸荒唐言 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 谁解其中味
【当代主人】王子璇(当代禅修者 著名画家)
“曹雪芹的《红楼梦》在我看来就是一部悟道的书,我想画画也一样吧,经年累月,日以继夜画笔随着心念反覆起落无画而画,我视绘画为修行”
“所有的一切生活,最后都要回到自己的内心”
▲未来书房 展览现场
未来书房
此次,除了九间中国式书房,还有一间未来书房。“未来”是任人畅想的,但也决定于生活的每个当下之中。当智能时代来临,如果一个小小芯片植入人们的脑神经中就可以让人拥有无穷知识,那时,“书房”的意义又将产生什么转变?展览让人们追问知识的意义,并重新审视当下的生活。
据了解,此次展览将一直持续到11月11日。展览期间,展厅将会举行古今中外书房的生活史、中国书斋逸史、艺术收藏与生活、中国文人画赏析、中国雅生活论坛、琴棋书画与当代生活艺术、禅宗文化对中国文人的影响、宋代文人生活、当代艺术的文化基因、中国文化空间设计与研究等一系列论坛、文化雅集与观众互动。
作者:裴刚
编辑:陶一博